中国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北大核心)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王一斌 李九发 赵军凯 姚弘毅 郭小斌 陈炜

王一斌, 李九发, 赵军凯, 姚弘毅, 郭小斌, 陈炜.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 90-98.
引用本文: 王一斌, 李九发, 赵军凯, 姚弘毅, 郭小斌, 陈炜.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 90-98.
WANG Yi-bin, LI Jiu-fa, ZHAO Jun-kai, YAO Hong-yi, GUO Xiao-bin, CHEN Wei.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load and runoff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4, (1): 90-98.
Citation: WANG Yi-bin, LI Jiu-fa, ZHAO Jun-kai, YAO Hong-yi, GUO Xiao-bin, CHEN Wei.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load and runoff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4, (1): 90-98.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TV174.2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load and runoff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 摘要: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 m3,汉口站为7.071011 m3,大通站为8.961011 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 t,汉口站为3.59108 t,大通站为3.90108 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 t,汉口站为1.17108 t,大通站为1.52108 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1] 余文畴,卢金友.长江河流泥沙研究十年[J].泥沙研究, 1999(6):42-45.

    [2] 董耀华,惠晓晓,蔺秋生.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初步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16-20.

    [3] 张信宝,文安邦.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河流泥沙近期变化及其原因[J].水利学报,2002(4):56-59.

    [4]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近50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J].海洋学通报,2008(2):1-9.

    [5]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 包伟静,曹双,绺红.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大通水文站泥沙变化过程分析[J].水资源研究,2010,31(3):21-23.

    [7] 陈显维,许全喜,陈泽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进出库水沙特性分析[J].人民长江, 2006,37(8):1-3,6.

    [8] 应铭,李九发,万新宁,等.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1):83-87.

    [9] 马颖,李琼芳,王鸿杰.人类活动对长江干流水沙关系的影响的分析[J].水文, 2008,28(2):38-42.

    [10] 余文畴,卢金友.长江下游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 [J].长江科学院院报, 1986(1):45-53.

    [11] 卢金友,黄悦,宫平.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冲淤变化[J].人民长江,2006,37(9):55-57.

    [12] 钱宁,万兆惠.泥沙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29.

    [13] 钟德钰,王士强,王光谦.河流冲泻质挟沙力研究[J].泥沙研究, 1998(3):34-40.

    [14]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流域水文资料[M].1950~1987,2003~200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6] 李九发,陈小华,万新宁,等. 长江河口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河床沙波现场观测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4):514-515.

    [17] 李九发,季中.长江来水来沙对河口南槽边滩冲淤变化的统计分析[J].泥沙研究,1988(4):77.

    [18] 韩剑桥,孙昭华,李义天,等.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枯水位变化及成因[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6):685-695.

    [19] 朱玲玲,李义天,孙昭华,等.三峡蓄水后枝江-江口水道演变趋势初步分析[J].泥沙研究,2009(2):7-1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25
  • HTML全文浏览量:  46
  • PDF下载量:  22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1-01
  • 修回日期:  2013-04-01
  • 刊出日期:  2014-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